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在广州举办
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5月26日至29日,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(GCCCE 2018)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举行。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、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办,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

5月26日至29日,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(GCCCE 2018)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举行。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、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办,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、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。本次大会的主题为“从‘教育创新’到‘创新教育’”,会议的形式涵盖主旨演讲、论文报告、工作坊、博士生论坛、教师论坛等。本届会议共收到668位作者的346篇论文投稿,这些论文投稿来自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、马来西亚、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。会议期间,近30万人观看了本次大会的网络直播,新媒体的阅读量达到近2万人次,搜狐新闻、光明日报、南方日报、南方都市报、广州日报、新快报、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大众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本次大会。

5月26日上午9点,大会在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讲学厅开幕。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、副校长胡钦太,教育部原电教办主任宋成栋,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新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前主席陈德怀教授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主席吕赐杰教授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顾问委员何克抗教授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顾问委员李克东教授,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唐连章教授,GCCCE 2018议程委员会主席庄绍勇教授,GCCCE 2018组织委员会主席、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黄慕雄等出席了开幕式。王恩科代表华南师范大学致欢迎辞,吕赐杰、庄绍勇代表大会和议程委员会发表了讲话。

在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,华南师范大学胡钦太教授进行了题为“工业革命4.0的创新挑战与智慧教育新格局”的主题演讲,北京大学汪琼教授进行了题为“MOOC用于教师培训的可行性论证”的主题演讲,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Michael Spector教授进行了题为“中美新兴教育技术:在对比中窥见相似性”(Emerg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d the USA: Contrasting and Complimentary Similarities)的主题演讲,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的张建伟教授做了题为“学校如何成为支持创新的社会系统”进行了主题演讲。台湾中央大学的陈攸华教授作了题为“利用数字学习工具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技能:一个个体差异的视角”(Using Digital Learning Tools to Enhance Academic English Skills: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)的主题演讲。

此次会议还分别围绕:①学习科学、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,②数字化教室、移动与泛在学习,③趣悦化学习与社会,④科技在高等教育与人力绩效中的应用,⑤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政策,⑥科技增强的语言学习,⑦学习分析、评估、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,⑧创客与 STEM教育,⑨数字技术、创新与教育 9个主题展开汇报交流。同期进行的还有教师论坛、博士生论坛、工作坊和研讨会。

大会于29日上午闭幕,大会主席吕赐杰教授致闭幕辞,组委会主席黄慕雄教授致谢辞,随后进行了本届会议的颁奖典礼,包括最佳教师论坛论文奖、最佳学生论文奖、最佳技术论文奖和最佳研究论文奖。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圆满落幕。

此次大会聚焦教育信息化2.0的时代背景,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号召,成为汇聚世界各地教育政策制定者、从事教育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学者、教育工作者、校长和一线教师分享ICT教育应用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成功经验的重要平台,是一场智慧迸发、影响深远的盛会,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创新意义非凡。

5月26日至29日,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(GCCCE 2018)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举行。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、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办,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、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。本次大会的主题为“从‘教育创新’到‘创新教育’”,会议的形式涵盖主旨演讲、论文报告、工作坊、博士生论坛、教师论坛等。本届会议共收到668位作者的346篇论文投稿,这些论文投稿来自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、马来西亚、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。会议期间,近30万人观看了本次大会的网络直播,新媒体的阅读量达到近2万人次,搜狐新闻、光明日报、南方日报、南方都市报、广州日报、新快报、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大众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本次大会。5月26日上午9点,大会在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讲学厅开幕。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、副校长胡钦太,教育部原电教办主任宋成栋,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新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前主席陈德怀教授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主席吕赐杰教授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顾问委员何克抗教授,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顾问委员李克东教授,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唐连章教授,GCCCE 2018议程委员会主席庄绍勇教授,GCCCE 2018组织委员会主席、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黄慕雄等出席了开幕式。王恩科代表华南师范大学致欢迎辞,吕赐杰、庄绍勇代表大会和议程委员会发表了讲话。在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,华南师范大学胡钦太教授进行了题为“工业革命4.0的创新挑战与智慧教育新格局”的主题演讲,北京大学汪琼教授进行了题为“MOOC用于教师培训的可行性论证”的主题演讲,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Michael Spector教授进行了题为“中美新兴教育技术:在对比中窥见相似性”(Emerg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d the USA: Contrasting and Complimentary Similarities)的主题演讲,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的张建伟教授做了题为“学校如何成为支持创新的社会系统”进行了主题演讲。台湾中央大学的陈攸华教授作了题为“利用数字学习工具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技能:一个个体差异的视角”(Using Digital Learning Tools to Enhance Academic English Skills: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)的主题演讲。此次会议还分别围绕:①学习科学、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,②数字化教室、移动与泛在学习,③趣悦化学习与社会,④科技在高等教育与人力绩效中的应用,⑤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政策,⑥科技增强的语言学习,⑦学习分析、评估、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,⑧创客与 STEM教育,⑨数字技术、创新与教育 9个主题展开汇报交流。同期进行的还有教师论坛、博士生论坛、工作坊和研讨会。大会于29日上午闭幕,大会主席吕赐杰教授致闭幕辞,组委会主席黄慕雄教授致谢辞,随后进行了本届会议的颁奖典礼,包括最佳教师论坛论文奖、最佳学生论文奖、最佳技术论文奖和最佳研究论文奖。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圆满落幕。此次大会聚焦教育信息化2.0的时代背景,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号召,成为汇聚世界各地教育政策制定者、从事教育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学者、教育工作者、校长和一线教师分享ICT教育应用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成功经验的重要平台,是一场智慧迸发、影响深远的盛会,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创新意义非凡。

文章来源:《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cshkzyjsxyxb.cn/qikandaodu/2020/1021/476.html



上一篇:教学空间重构下的理念变革 ——访华南师范大
下一篇:帮父亲圆了办学梦

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 |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|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版面费 |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|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